全國人大代表、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兩會歸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暢談了他對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的體會。徐鏡人深有感觸地說:“溫總理的工作報告作得非常好,我個人體會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報告突出了科學的發展觀,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二是以人為本的群眾觀,充分展現了新一屆政府親民、愛民、為民的形象。對此,我們一定聯系企業自身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他用三句話概括了去年中國取得的成績: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起的跨越,不了起的精神。
    徐鏡人說,“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江蘇在加快發展,力爭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同時,要率先貫徹科學的發展觀,率先實現統籌發展。貫徹“兩會”精神,就是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堅持把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與著眼長遠,實現可持續發展相結合。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民族制藥企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加入WTO后,中藥是我國制藥企業主要的競爭優勢所在,我們要抓住這一機遇,加快中藥現代化、國際化的步伐,提高整體研制水平,加快自身的發展,同時我們還要依靠企業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平臺,吸納博士、院士等科技精英人才構筑企業人才高地,實現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既是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客觀要求,也是全面提高企業自身素質的要求。徐鏡人認為,樹立科學發展觀,就是堅持把發展是硬道理與全面協調發展相結合。入世后,中國將成為世界醫藥制造企業的主戰場。目前,美國默克、杜邦公司以及德國巴斯夫公司、日本第一制藥等國際醫藥巨頭已經和正在計劃關閉在東南亞等地的生產線,來中國大規模集中生產,面對跨國公司的擠壓,我們唯有盡快強身健體,做大做強,才能與洋藥“抗衡”。這方面,揚子江棋先一著,早在上世紀末就已經著手打造揚子江藥業城;集團從1995年占地不足100畝,擴展到現在的1000余畝,近年來更是抓住江蘇沿江大開發的有利契機,實施“同心多圓”擴張戰略,先后投入10億元巨資,在上海、南京、四川、北京、廣州建設五大科研、生產基地。目前,揚子江藥業二期規劃已進入提速實施階段,2008年以前,我們共將投入20億元,建成6個生產基地,4個研發中心,把生產和科研的觸角從“長三角”延伸到“京津唐”、“珠三角”等地,使揚子江藥業城成為國內沿江經濟帶最大的醫藥產業集聚群。
    談到“以人為本”這一話題,徐鏡人說,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涵是堅持以人為本,這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發展觀中的體現。揚子江始終以振興民族醫藥工業,實現產業報國為己任,把以人為本作為企業發展理念,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努力回報社會,已累計向社會捐資、捐物、捐藥4億多元,恪守了一個優秀企業必須肩負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報于民,正是因為堅持了以人為本的企業發展觀,揚子江才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塑造了高尚的企業品牌,牢牢地搶占市場競爭的制高點,近幾年一直保持著年增銷售30%,利稅1億元以上的連續發展速度,去年底,揚子江連奪江蘇“誠信企業”狀元和全國醫藥企業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一“兩項桂冠”。
    徐鏡人還對民族醫藥企業的發展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溫總理的報告中提出,力爭用三年的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和救助體系,特別要解決農村的缺醫少藥,做到藥品“低價格,廣覆蓋”,對此,我們揚子江應該帶頭落實。但另一方面,放眼全球,跨國醫藥巨頭來勢洶洶,我國雖是醫藥大國,但無論在資金、規模還是產品技術上,國內企業都難以與外企相比。我國的GDP居世界第6位,而全球醫藥生產總值為4060億美元,以世界最大的制藥企業輝瑞公司為例,其2003年總收入達到451.88億美元,即3700多億元人民幣,而我國整個醫藥工業總收入僅為2937億元,差距太大了,建議國家選幾個優秀大型醫藥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在研發、投資、產品報批、藥品單獨定價等方面給予更大的優惠政策,讓我們盡快豐滿羽毛,變成沖向世界的“排頭兵”、“敢死隊”,對抗跨國醫藥公司、洋藥的競爭,在國際醫藥市場上獲得應該屬于我們的一席之地。
    面對今年的新形勢,新任務,徐鏡人表示,一定要按照溫家寶總理提出的“率先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既解放思想勇于進取,又求真務實科學理性,用科學發展觀的光芒,照亮企業健康、穩定、持續、高速發展的新征程。(劉良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