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藥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90后”女孩兒,為何會主動要求待在生產一線?帶著好奇,筆者近日在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凍干粉針車間走廊里,見到了梅鑫。
“生產一線就像一個寶藏,不但可以找到實在的經驗,還能打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要做一個專業的制藥人,絕對不可以不懂現場、不懂生產。”靦腆的梅鑫說出的話擲地有聲,“我希望和同事一起努力,讓每一個買到揚子江藥的人都安心。”
今年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作為黨員的梅鑫沖鋒在前。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產品里奇(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面臨脫供的局面。車間人員緊張,市場急需藥品,梅鑫主動請纓,并說服家人:“我是一個制藥人,藥品是對抗疫情的武器,如果我躲在家里,那豈不是繳械投降?黨員身份不允許我這樣,我自己更不允許我這樣。”
作為車間首批復工人員,她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同時,還時時刻刻關注每一位同事的身體狀況。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生產“節奏”,她在保障供貨的同時,還協調完成了多次不同品種的小試和無菌模擬罐裝驗證的開展。“那會兒真覺得是在和時間賽跑,但是,我們都有信心。”梅鑫說。
全面復工復產后,為了更好應對市場競爭,提高生產效率,她主動承擔起推進解決A產品掛壁問題的攻關任務。掛壁問題嚴重影響產品得率,且極易導致市場的投訴,是車間多年待解的難題。
為解決這一難題,梅鑫著手小試攻關,她主動協調工程師和各崗位員工之間的溝通,避免出現未及時交流導致的混亂。為此,她提出將工段電話換成對講機,提高工作效率。除了白天督促生產現場之外,她還利用休息時間翻看前輩們留下的資料文獻,聯系廠家解決設計問題。她帶領同事們一次又一次嘗試,摸索再摸索,總結再總結,將發現的問題逐個破解。自項目開展后,A產品掛壁問題已經有多處得到改進,目前掛壁率已下降90%,有效提升了產品得率和外觀質量。
在同事眼里,梅鑫是個很較真兒的人。她說:“我習慣做事情時對自己有一個標準、有一個目標。在藥品生產質量方面更不能打一絲折扣,小問題隨時會引發大事故。作為一個制藥人,必須要有這樣的理念。”